
我在生命教育系列的文章產出量一直都不多,但我推介給家長的教材,一定是我認真看過,思考過如何使用。現在因為身在英國劍橋大學的關係,這裡的圖書館館藏有大量的英文兒童文學,當中不乏生命教育的繪本,由今天起,就一連為大家介紹。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書,是Francesca Sanna – The Journey。這是來自一個意大利難民營的真實故事。在我們的生活裡,孩子每天都能夠看見父母,有一個安全的家。可是,對於這對難民營的兩姊妹而言,她們的爸爸在戰火中過身,自此以後,媽媽就帶著她們走過很多趟旅程,去尋找一個安全的家。這繪本讓孩子了解幸福得來不易,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擁有的家和家人。
順帶一題,學好一點希望啟發家長可以善用坊間免費教材、短片及繪本,與孩子在家中進行生命教育,如你希望學習如何使用那些教材,你可以到學好一點- 生命教育系列:
https://learnbettereducation.com/category/生命教育分享/page/1/
或是加入學好一點生命教育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16330051885049/?ref=group_header
繪本利用簡短的說話帶出了戰爭的殘酷:
And one day the war took my father.
有一天,戰爭奪走了我父親。
可以叫一下孩子代入繪本中孩子的感受。再問一下孩子,平日不開心的時候會怎樣做?找誰?在哪裡?
由此帶出,無論孩子平日再傷心,都有家人的陪伴,與及能在安全及舒適的家抒發感受。可是,戰亂中的孩子連處理感受的時間都沒有了,就要離開。
We finally arrive at the border. It is an enormous wall and we must climb over it.
我們終於到達了邊境。 這是一堵巨大的牆,我們必須越過它。
讓孩子思考一下,有一堵大牆,代表了甚麼?為甚麼要越過它?因為這樣才能到達另一個國家。
這是一幅讓我感受很深的插畫,與句子形成強烈的對比。

But mother is with us and she is never scared. We close our eyes and finally fall asleep.
但是母親和我們在一起,她從不害怕。 我們閉上眼睛,最後入睡。
問一下孩子,實際上,媽媽是怎樣的?為甚麼孩子會覺得母親從不害怕?母親做了甚麼讓孩子不害怕?
最後,一段好有意思的文字作結:
They (the birds) are migrating just like us. And their journey is very long too, but they don’t have to cross any borders. I hope, one day, like these birds, we will find a new home. A home where we can be safe and begin our story again.
牠們(鳥兒)像我們一樣在遷移。 牠們的旅程也很漫長,但是牠們不必跨界(有形的界)。 我希望有一天,我們像這些鳥兒一樣,我們能找到一個新家。 一個可以讓我們安全的家,重新開始我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