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又想跟大家介紹一系列非常用心的生命教育教材。這套生命教育教材是由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在意贈慈善基金的贊助下編寫而成的。這套教材一共有三套,供初小、初中、及高中學生使用,目的是希望透過教材培養孩子正面人生觀,學習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逆境困難,珍惜生命。這套教材免費供家長及老師下載。當然,有些部份需要具備教學技巧,未必適合家長使用。看完整本教材後,我會先介紹高小篇,並推介其中5個學習活動/工作紙,讓家長在家中也能夠與孩子進行生命教育課。
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出版// 意贈慈善基金贊助
生命教育課程發展計劃(高小篇)
https://www.eduhk.hk/include_n/getrichfile.php?key=a0e4bc3921261ec1655c6b9f85c61bfc&secid=52589&filename=crse/EGIVE/I-高小_all_20181012-preview-single.pdf
(亦可以進入官方網站https://www.eduhk.hk/crse/index.php–>媒體與出版–>生命教育教學資源–>生命教育課程發展計劃 打開)
推介一:自我反省、時間分配
推介頁數:p.20

這個活動在家中做,比在學校做,效果更顯著。在做此活動時,我會建議家長先和孩子做平日的時間表,因為平日的時間表較固定,細項比較少,對孩子來說是更容易掌握。當孩子掌握好之後,就讓孩子填寫星期六或星期日的時間表。事實上,在填寫這個星期六或星期日的時間表之前,你必須要審視一下,在平日生活中,孩子是否有自行決定時間表的權利。在現代家庭中,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不懂分配時間,耽誤學業,所以會自行幫孩子安排好時間表。可是,如果真真正正要希望孩子做到自我反省、時間分配,就要將時間分配的主導權交給孩子。因此,這個工作紙不單是對孩子的一種反思,亦是對父母的一種反思。
推介二:自我管理、獨立生活
推介頁數:p.33

針對工作紙下面的部分,孩子能否做到這十件事情,是非常具體的。實際上,孩子能否做到那些事情,孩子和家長都很清楚,只是這個工作紙可以作為鼓勵孩子學習獨立生活的一個契機。舉個例,家長不需要針對孩子不能做到的事情進行正面的回應,相反可以問孩子,為什麼這張工作紙都會選擇這10個事情作為一個指標,讓孩子自己思考一下。不過,家長要留意的是,孩子能否做到獨立生活,都很視乎家長是否願意放手,所以如果孩子太多事情都不能自行完成,家長或許可以考慮一下放手讓孩子嘗試。
推介三:了解貧困、建立同理心
推介頁數:p.57-58

我非常喜歡這個活動,因為這個活動的抉擇,可以讓孩子思考一下,在沒有很多錢的情況下,生命很多方面都會受到影響,包括健康、親情、社交等。我建議家長,可以先讓孩子抉擇,然後透過問問題的方式,讓孩子思考選擇和不選擇的後果。
推介四:了解生活的重要性和緊急性、生活節制
推介頁數:p.103

我過往也和自己的學生做過重要、不重要、緊急、非緊急的情景活動,個人認為這對孩子日後作出決定的時候,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我強烈推介家長和孩子做這個練習。在現代家庭中,有為數不少的孩子在面對生活難題時,都會找家長幫忙。家長有時候也希望孩子能夠作出一個家長認為更好的決定,所以當家長選擇替孩子下決定時,亦意味着孩子自我決定的能力減低。透過此活動,就可以讓孩子去思考事情的重要性,並鼓勵孩子應用到生活當中。
推介五:理財觀念、自我管理
推介頁數:p107-p113

我很喜歡這個活動,建議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進行。這裏棋盤遊戲,是需要團隊的研發,家長就算平日想自行設計遊戲,也是十分困難的,所以鼓勵大家多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