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分享:學習金字塔-如何讓孩子牢記所學知識?

廣告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在教育上的一個重要模型- 學習金字塔。這個模型是我修讀教育系時所學的模型,提醒一個老師要怎樣教,學生才能牢記所學的知識。今天,我會將這個模型轉化為家庭教育的金字塔,說一說家長應該怎樣教,孩子才能牢記所學的知識。

首先,我會說一說這個模型的原圖 (給老師用的),然後再說家長用的學習金字塔。

這個模型是由 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 Bethel, Maine 發展出來

你會看到,如果一個老師上課只是純粹在學生面前說話,由於不涉及學生的參與,學生只能牢記當中5% 的知識。那麼如果老師加一個ppt 簡報,讓同學邊看邊閱讀,就會稍稍提高到10%。如果老師播放相關知識的視聽影片,學生的知識牢記率其實也只有20%。另外,你會發現科學科為甚麼會特別喜歡做實驗,因為老師示範比純粹說話好一點,學生的知識牢記率可以去到30%。但無論如何,這些活動都是叫被動學習,因為學生沒有直接參與。

你會發現當學生直接參與,知識牢記率會大大提升。例如,學校近年來喜歡做小組討論,因為這樣學生就能夠將知識內化(internalization)成自身的想法,然後再表達出來,這麼知識牢記率就能提升到50%。當然,實踐比看著老師示範好,所以你會發現,很多時候科學實驗是老師先做,然後學生再做實踐,這樣知識牢記率就能去到80%。可是,最好的知識牢記方法是教其他人,原因是你內化再表達的時候,你會透過不斷教人而增強了對知識的記憶。

那家庭教育應該要怎麼做,孩子才能牢記所學知識?

廣告

現在我們就由50%開始。如果要讓孩子牢記知識,就要和孩子進行討論,例如孩子看完一本書,就和孩子討論書本上的內容,不要只看;孩子不懂一條數學題,不要只教如何做,不要只示範如何計算後就離開,更重要的是要和孩子討論他不明白的地方,教完他以後,要孩子內化,再將知識說出來。

要去到75%,孩子必師親自實踐知識。例如,與其叫孩子看綁鞋帶的片段,不如要他自己每天實踐綁鞋帶,變成習慣;例如孩子不懂得某類數學題,當他掌握以後,家長可以轉換數字及問法等,讓孩子計算實踐。

廣告

要去到90%,孩子必須教其他人,例如鼓勵孩子教其他小朋友。家長千萬不要有一個心態,就是教了其他孩子,自己的孩子就會吃虧。第一,在教其他小朋友的過程,會使孩子的記憶更牢固。第二,孩子的溝通和表達能力都能夠提升。第三,我們要教小朋友分享的概念,這不是很好的實踐方法嗎?

如果喜歡家庭教育分享,請like facebook 專頁,並索取本月的免費教材(專頁第一個post) : https://www.facebook.com/learnbettereducation/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