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會教教大家如何善用香港教育局教材,讓孩子認識生命。作為一位老師,我認為這份教材給了我們教導孩子認識生命的方向,但我改良了一些方法,讓家長也可以在家使用,因為我真心希望家長也可以為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有興趣的家長或老師,可下載教材。
教材名稱:《遊戲中覓方向‧體驗中悟道理──生命教育互動學習教材》網上版- ‘認識生命’教材
下載地址: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4-key-tasks/moral-civic/NewWebsite/Life_understanding/edb_04_1.pdf
活動一:我的威水史 (詳見教材p.30-33)

活動原本內容:每個孩子利用圖像或文字寫下自己的威水史(讓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但不寫名字,然後互相抽讀,猜猜這是誰人的威水史。
建議如何在家中使用:
我認為威水的定義,不在於拿獎牌、考第一名。這點父母應在活動時強調,威水是讓自己感到自豪的事,這可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例如今天幫了一位伯伯過馬路。
針對年紀較小的孩子(初小),家長可以準備一些字條,然後寫下,如每天煮飯、努力做功課、認真工作等,然後問孩子:這是誰會做的事?例如孩子說我努力做功課,然後媽媽可以說我很欣賞。全家人可以一齊拍拍手,讚賞孩子。當孩子說媽媽做飯,爸爸可以說我很欣賞,大家又再一起拍手,讚賞爸爸。
從中,父母要帶出四個訊息:1) 讓孩子了解家中各人的能力和專長;2)讓孩子了解父母並不只會為孩子得獎成功而自豪,還會為孩子做好自己而感到自豪;3)讓孩子也要學會欣賞每個人的特長;4)讓孩子對自己感到自豪的事有自信。
針對年紀較大的孩子(高小或以上),就是讓孩子寫字條,當然父母同步也寫字條。這是一個很好了解孩子的機會。如果孩子只寫,我拿了冠軍、我拿了第一等,你要給孩子一個訊息,無論孩子能否達到這些,只要能認真做好自己,父母仍然都會為孩子感到自豪。孩子的答案,除了讓你了解他多一些,亦是讓你反思你的教育對他的影響,因為他的答案或許是滿足你的期望。當然,在你寫字條時,你可以寫一下煮飯、工作,你要讓孩子知道你的想法及你對威水的定義。最後,你亦可以說,我有你這樣的一個兒子或女兒感到自豪。其實孩子是很重視的。
活動二:優點與改善空間 (詳見教材p.38-41)

活動原本內容:孩子自己先利用不同的字條,寫自己和其他同學的優點和可改善地方,然後再貼到孩子的背脊上。當孩子收集便條時,可比較自己和別人的看法,從而作出反思。
建議如何在家中使用:
家中人不多,貼龜背的集體效果可能沒有這麼大,但活動還是可以用第二種形式做。第一,活動適合高小或以上的學生,孩子必需對優缺點有概念。第二,家長也要坦誠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優點和改善地方,孩子才會對你更坦誠。
家長首先分配各人一張白紙,例如爸爸1張、媽媽1張、孩子1張,將紙摺成四個格。大家首先用兩個格寫下自己的優點和有需要改善的地方,然後進行分享。大家再交換紙張,寫下大家認為對方的優點和要改進的地方。大家再交換閱讀,讓自己先進行比較,再由對方解釋為何會這樣寫。最後,在共識下,讓對方選一項最想改善的地方,並在互相提點下進行改善。
從中,父母要帶出四個訊息:1) 先認同孩子,欣賞孩子的優點 (孩子的優點一定要比改善地方多。切記,你不是要數落孩子,而是要孩子設法改善; 2) 說出孩子要改善地方,同時間要承認自己也有要改善的地方;3) 讓孩子知道每個人,包括自己,也有不足之處,不存在針對,而是大家都希望大家更了解自己,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4)父母會與孩子一起變得更好。